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企業資料
行業類別 | 製造業 電腦、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業 其他電腦週邊設備製造業 |
負責人 | 賴文賢 |
聯絡人 | 鄭瓊霖小姐 |
員工人數 | 600 人 |
資本額 | |
勞保 | 有 |
就保 | 有 |
健保 | 有 |
公司地址 | 桃園市龜山區南上路350巷57號 [ 地圖 ] |
公司網址 | http://www.in-win.com |
公司信箱 | lihui@in-win.com.tw |
企業簡介
成立時間 | 1985/12/11 |
公司簡介 | 本公司創辦於民國74年,名稱為「迎廣實業有限公司」,設立時資本額為伍佰萬元;於民國89年,更名為「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」,歷經數次增資,資本額已達新台幣8.87億元。本公司為一家生產桌上型電腦機殼、伺服器機殼、電源供應器等專業零組件製造廠商;營運總部設於台灣,並分別於英國、荷蘭、美國、大陸等地設立營運據點,行銷通路遍佈歐洲、美洲、亞洲等全世界各區域。 民國76年,公司在台北汐止成立組裝廠,開始培植製造機能;民國81年,遷廠至桃園南崁成立營運總部,期間陸續成立沖壓、模具、塗裝、組裝等機構製造的垂直整合部門,並時時刻刻提昇公司技術能力及產品品質,推動生產自動化,進而提高產能、降低成本與提昇產品自製率;民國87年起,陸續通過ISO9002、ISO9001、ISO14001及ISO9001二千年版升級品質認證;民國88年起,興建桃園長興廠,作為台灣製造基地;民國92年,大陸蘇州迎新廠建廠完成,做為迎廣集團中國地區之製造基地及內銷營運中心;民國98年更不畏金融危機,深耕台灣成立桃園南上廠,建置塑膠、IPC機殼製程,期間陸續導入ERP、AGENTFLOW等系統作為管理工具;民國90年公開發行股票於台灣OTC市場上櫃掛牌買賣、民國92年公開發行股票轉上市於台灣SEC市場上市掛牌買賣;迎廣集團產品民國95年全系列產品即已符合RoHS電子及電器設備限用物質指令的規範、民國96年通過IECQ080000 HSPM國際驗証、民國97年大陸迎新廠通過塑膠成型的UL工廠認証並設置完成GP實驗室。 迎廣集團秉持著『 創新、服務、速度、價值、安全、溫馨、誠信、勤奮 』的經營理念,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。公司所生產製造之產品,桌上型電腦機殼(PC CASE)、伺服器機殼(Server CASE)、電源供應器(Power Supply)等,分別於台灣與大陸兩地生產,同時公司亦從事為其他公司產品做研發設計之代工服務,其整體產品研發設計與行銷能力頗受國內外廠商之認同,並且連續多年得到德國IF設計大獎、台灣精品獎等無數獎項,等於是對迎廣集團在設計及製造能力上的肯定。 |
福利制度
福利制度 | 1.員工享定期健康檢查 2.生日、婚喪喜慶禮金、部門聚餐補助 3.一年三節禮卷(品)發放 4.定期舉辦員工旅遊 5.每月提供伙食補助金 6.提供在職教育訓練 7.男性同仁享有陪產假 8.免費享用咖啡機 9.桃園總公司內設有員工餐廳、健身房、圖書館 |
經營項目
營業項目 | 電腦機殼、各種五金零件之沖壓加工及買賣 |
職缺列表
日期
職務名稱
性質
地區
日期:10.06
工作經驗 不拘,學歷 不拘
1.熟ERP系統/熟MRP觀念及流程。
2.具生產排程規劃能力。
3.人力資源安排與機器配置能力。
4.生產前料況確認與生產進度跟催。
5.溝通協調能力佳並可獨立作業。
6.具責任心,工作積極抗壓性強。
7.主管效辦事項。
全職
桃園市-蘆竹區
2.具生產排程規劃能力。
3.人力資源安排與機器配置能力。
4.生產前料況確認與生產進度跟催。
5.溝通協調能力佳並可獨立作業。
6.具責任心,工作積極抗壓性強。
7.主管效辦事項。
日期:10.06
工作經驗 不拘,學歷 高中
1. 進行製造現場的產品組裝、檢驗及包裝出貨…等作業
2. 與其他人員協調合作,完成符合生產製程要求及程序標準
3. 遵守廠區管理規範,維護現場5S
4. 依據公司訂單配合生產加班作業
5. 配合主管/組長完成交辦之生產組裝工作
全職
桃園市-蘆竹區
2. 與其他人員協調合作,完成符合生產製程要求及程序標準
3. 遵守廠區管理規範,維護現場5S
4. 依據公司訂單配合生產加班作業
5. 配合主管/組長完成交辦之生產組裝工作
日期:10.06
工作經驗 不拘,學歷 專科
1. IE七大手法運用。
2. 標準工時訂定與改善。
3. 標準生產作業流程建立與改善。
4. 生產輔助治/工具評估設計與持續改善。
5. 工時異常分析與生產效率改善方案。(提高效率及稼動、降低成本)
6. NPI(New Product Introduction)技轉承接導入,並提出問題點與建議,以解決量產問題。
7. 提案改善與執行,跨部門溝通與整合。
8. LAYOUT規劃與設計。
全職
桃園市-龜山區
2. 標準工時訂定與改善。
3. 標準生產作業流程建立與改善。
4. 生產輔助治/工具評估設計與持續改善。
5. 工時異常分析與生產效率改善方案。(提高效率及稼動、降低成本)
6. NPI(New Product Introduction)技轉承接導入,並提出問題點與建議,以解決量產問題。
7. 提案改善與執行,跨部門溝通與整合。
8. LAYOUT規劃與設計。